北京教师招聘考试

您当前位置:北京人事考试网 > 北京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理论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理论

2022-12-19 08:47:23 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 ○加微信领资料 ○交流qq群 ○华图在线app 文章来源:北京华图

  幼儿教师招聘考点: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理论由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更多关于教师招聘的内容请关注教师资格考试网/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或关注北京华图微信公众号(bjhuatu),北京教师考试培训咨询电话:400-010-1568。

  点击查看:教师考试辅导课程

  (一)道德两难故事法

  道德两难故事是指在一个故事中提出两个相互冲突而难以抉择价值问题,让儿童听完故事后,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以此判断其道德发展的水平。在科尔伯格采用的“道德两难故事法”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参加讨论,如: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兹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二)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0~9岁)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对权威的外在服从。这一水平包括2个阶段。

前习俗 含义 区分点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一个行动是否道德是依据它对身体的后果来确定的。这种定向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利的人。 关键点:以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是非,服从权威是为了避免惩罚。 eg:被权威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被权威奖励的行为就好的。
阶段2: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这一阶段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慷慨、同情或怜悯。 关键点:以自身的利益判断是非。 eg: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对自己不利就不好。

  水平二:习俗水平(9~15岁)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能注意到社会期望,着眼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这一水平包括2个阶段。

习俗 含义 区分点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关键点: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eg:被人喜欢和赞赏、对别人有帮助的就是好的,不被认可和喜欢就是不好的。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以服从权威为导向,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关键点:严格、刻板的遵守法律,以法制观念来判断是非。 eg:尊重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秩序的就是好的,违反法律、权威的就是不好的。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这一水平包括2个阶段。

后习俗 含义 区分点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关键点:法律是大家商定的一种社会契约,若法律不符合群体需要,可以改变。 eg:法律、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阶段6:普遍原则的定向阶段(也称良心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为了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既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道德判断系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 关键点:道德判断超越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本质,而非具体准则,具有利他主义。 eg: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易混淆点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VS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区分点 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服从权威和规则是因为认可法律和规则

  易混淆点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VS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区分点 严格、刻板的看待和遵守法律 看待法律更灵活,认为仅是一种契约,可改变

  总结:前习俗水平VS习俗水平VS后习俗水平

三水平 六阶段 阶段特征(道德判断标准)
前习俗水平 1 惩罚与服从取向 只从表面看行为结果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
2 相对功利取向 只按行为后果是否给自身带来利益来判断行为好坏
习俗水平 3 寻求认可取向 寻求别人的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
4 维护权威取向 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的是事项是不能改变的
后习俗水平 5 社会契约取向 了解到社会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只要大众达成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6 普遍伦理取向 道德判断以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

  【小试牛刀】

  1.科尔伯格用( )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提出儿童道德认知是经过三水平六阶段。

  A.道德两难故事法 B.三山实验 C.双生子爬梯实验 D.期望实验

  1.【答案】A。解析: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2.“好孩子”取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的哪一水平?(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2.【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好孩子”取向和“维护权威取向”属于习俗水平。

  3.属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前习俗”道德发展阶段的( )。

  A.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B.好孩子阶段

  C.维护社会秩序、尊重权威阶段 D.普遍原则

  3.【答案】A。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4.在回答“汉斯偷药”的两难问题时,皮皮认为汉斯偷药是不对的,因为偷东西犯法,要坐牢。这说明皮皮的道德发展处于( )的阶段。

  A.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B.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

  C.以“好孩子”为取向 D.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4.【答案】A。解析:题干中皮皮认为偷东西不对是因为偷东西是犯法、要坐牢的,说明他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因此选择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这一阶段。D选项为易混淆项,因为看到题干中描述了“犯法”,很多考生第一反应是认为皮皮是以法制观念来判断,属于维持社会秩序取向阶段,而忽略了“要坐牢”这一关键词,忽略了皮皮为了避免惩罚才会遵守法律。

  5.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问处于科尔伯格道德阶段论的哪一个阶段?( )

  A.社会契约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普遍伦理

  5.【答案】D。解析: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是以公正、平等、尊严判断是非,道德判断超越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本质,而非具体准则。

  6.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 )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6.【答案】C。解析:题干中识别阶段的关键在小娜的判断标准是“学校规定”。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要求要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则中所定的的是事项是不能改变的。

★教师考试备考资料包【教资+招教】★

手机号:
所属地区:

 

  ——推荐阅读——

  招考信息--教师考试信息汇总|备考咨询

  面授课程--教师招聘笔试课程|资格证笔试课程

  面授课程--教师招聘面试课程|资格证面试课程

  在线课程--教师招聘在线课程|资格证在线课程

  图书教材--教师招聘图书教材|资格证图书教材

  华图在线APP--全年模考|30W+题库|看视频 刷题

(编辑:直子)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