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语文古代文学经典选择题(四)由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语文,古代文学,经典选择题的内容请关注教师资格考试网/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或关注北京华图微信公众号(bjhuatu),北京教师考试培训咨询电话:400-010-1568。
点击查看:教师考试辅导课程
为了方便大家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北京华图特整理有关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语文古代文学经典选择题(四)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在对孔子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
B.《左传》记事的时间范围基本与《国语》相同。
C.“楚辞”是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D.《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却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2.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 )。
A.杜牧 B.许浑
C.贾岛 D.姚合
3.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是( )。
A.陈子昂和“初唐四杰” B.李白、杜甫
C.韩愈、柳宗元 D.白居易、元稹
4.“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是( )评价“初唐四杰”的诗句。
A.韩愈 B.杜甫
C.苏轼 D.欧阳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因其共收录了300篇,故又称为“诗三百”。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由于《诗经》广泛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从而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6.《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 )。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7.《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
B.《史记》发中国传记文学之开端。
C.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僧,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
D.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曹植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B.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成就最大。
C.“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D.“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B.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C.《木兰诗》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英雄少女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其可贵。
D.《五柳先生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因此五柳先生遂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选B
【解析】《国语》是从周朝王室开始记录的,而《左传》从春秋鲁国考试记录的,二者时间不同。《国语》记载了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征犬戎,下迄周贞王十六年(前453)韩赵魏联合灭智伯的514年历史。《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27年(前468)
2.选C
【解析】贾岛,唐代苦吟诗人的代表。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选C
【解析】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4.选B
【解析】“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诗歌内容是: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一方面高歌赞扬了初唐四杰,另一方面又批评了那些好高骛远,夜郎自大,轻薄为文,假呻吟瞎浪漫的人们。
5.选B
【解析】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教师考试备考资料包【教资+招教】★
手机号: | ||
所属地区: | ||
——推荐阅读——
华图在线APP--全年模考|30W+题库|看视频 刷题
(编辑:依萍)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