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校

您当前位置:北京人事考试网 > 时政热点 > 时政热点:高考试题40年这样演进(2)

时政热点:高考试题40年这样演进(2)

2017-07-18 10:53:39 北京人事考试网 //bj.huatu.com/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变化背后是对公平、效率、多元选材的探索

  高考试题命制的显性变化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价值主线?在采访中,记者对几个关键词印象深刻:以人为本、凸显公平、注重效率、多元选材。

  “以人为本体现在分省命题、举行春考、设立会考、多轨招生等多种尝试,力求给考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使考生能通过高考充分认知、展示自我,充分发展、实现自我。”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王后雄介绍。如为了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在1999年启动的春季高考改革。如为了照顾教育的地区差异,高考还进行了分省考试命题改革的尝试。

  再如对效率的探索。1985年,我国的高考标准化改革由广东省率先试验,当年进行英语、数学两科的标准化考试试点,到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1989年全国推行。“标准化考试改革,要求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目的、命题、施测、评分、计分、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从而严格控制误差。这项改革既有公平的追求,也有效率的提高。”王后雄和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詹先君分析指出。

  当然,效率还体现在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有专家介绍:从1977年至1984年的大文大理(文科考6科,理科考7科),到1985年至2000年的两考(高考和会考)并置,再到2001年至今的“3+X”组合,高考考试科目在数量上一直走“精简路线”:由6科或7科到“3+2”“3+1”,到“3+3”。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启动新一轮招生考试综合改革,也是旨在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快分类考试制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

  于涵介绍,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落实这一纲领性文件,也依据这一纲领性文件,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框架。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其中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6年达到42.7%,由大众型逐渐转变为普及型等教育环境的变化也反映在高考评价体系中。

(编辑:李昂)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