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9 16:08:08 北京人事考试网 //bj.huatu.com/ 文章来源:北京华图
2013的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全国总票房、国产片票房双项“同比增长”,就整体而言,当是“喜势”。
然而,同时又出现了两个异常:其一,2013年,尽管票房同比增长27.51%,平均上座率却只有15%,这是一个极低的上座率;其二,在内地银幕增加5077块的前提下,12月全月总票房约为21.4亿元,远不及2012年12月的25.5亿。
要追问上述异常的原因,不妨先看一位观众诉说在2013年最后一天的观影经历。她说:“手中还有两张影院赠票,将于2013年的最后一天过期。到了定点影院发现,排片计划简直奇葩到了极点,只有《私人订制》《警察故事2013》《青蛙王国》三部电影。再看看圣诞档期美国的排片计划,《华尔街之狼》《美国故事》……佳作不断。顿时感觉手中有票,心中有泪。”(2014年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位观众所遭遇的影院排片情况,在这两年的黄金档期是“普遍规律”。在目前“国情电影市场”,一些“私人定制”的“霸王排片”,不仅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而且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有机淘汰机制,这才会出现近年国内电影市场“烂片高票房”、“恶评创票房”的奇观。
因此也就出现非常讽刺并且令人无奈的现象,这部“炒冷饭,了无新意”、“三个短段子加一段朗诵”的《私人定制》是冯小刚口碑最差的电影,却也是冯小刚票房最高的电影。冯小刚面对业界人士和观众一边倒的恶评,对《私人定制》的粗制烂造毫无反思,反而公开宣称“我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就卖了4亿,我认认真真拍一部电影却不卖钱”。
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观众面对“烂片”别无选择的时候,这两年国产类型日益转向以低级搞笑为主题的“审丑喜剧”畸形时代。史诗性的悲剧片,需要深厚的文化资源作前提,必须以人生社会的深刻洞见为底蕴,它正是电影艺术最见功力、最见品味的类型,是电影中的真正高端产品,但是现在国产片中严重边缘化。
现在国内导演奉行的口号是“不为拿奖拍片”,说白了就是“只为捞钱拍片”。“审丑喜剧”在中国电影生产中“一花独大”,就是因为“随便拍都赚钱”。导演们的拜金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被罩上了“观众需要乐子”的幌子。但是,观众花钱看电影,真是“只需要乐子”吗?观众需要乐子,难道需要的就是目前这些霸占国内电影银幕的低级的“乐子”。借用冯小刚的《私人定制》中的话来说,中国观众真的只能在中国电影人“恶心自己”拍出来的电影中“找乐子”吗?
2013年出现“贺岁档期不给力”,表明“别无选择”的中国观众面对“小丑当家”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严重“审丑疲劳”(准确讲是“厌弃”),令影院“伤不起”的低上座率是势之必然。
“审丑喜剧主流化”的国产电影令中国观众“别无选择”,在如此国情电影市场下,中国电影遭受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国产电影“有票房无品味”、“内热外冷”(国内市场火红,海外市场冷冻),而且必将进一步恶性强化国产电影的“自愚自落”。
(编辑:admin)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我们应该怎样纪念邵逸夫先生